税务筹划:所得税筹划方法,建议收藏!

  对于会计人来说,了解了税务筹划相关知识,能很好的帮助企业少缴税,达到节税的目的。今天我们来看下所得税筹划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务筹划:所得税筹划方法,建议收藏!

  1、差旅费补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第二条第(二)项规定,下列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因此,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不征个人所得税。

  当然,以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名义或超规定标准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2、职工离职有个税法优惠

    因此,如果个人取得企业发放的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符合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的税收政策,即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3、通讯费

  单位因工作需要为个人负担的办公通讯费用,采取全额或限额实报实销的,暂按每人每月不超过300元标准,凭合法凭证,不计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单位为个人负担办公通讯费用以补贴及其他形式发放的,应计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4、职工夏季防暑降温清凉饮料费

报销形式可以不计税,随工资发要交税

  5、大笔收入分次拿

  某高校教师业余在一家企业兼职做项目,项目完成后一次取得劳务报酬30000元整。他如果一次性申报纳税,则应纳税所得额

  30000-30000×20%=24000元

  应纳税额

  24000×20%×(1+0.5)-2000=5200元

  而如果与企业协商,分两个月支付两次,则每次应纳税额=(15000-15000×20%)×20%=2400元,总计纳税额为4800元。两者相比,节约400元。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劳务报酬所得按收入减除20%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但对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税额,加征5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10成。

  这样计算后再减去2000的速算扣除数就是该教师的应纳税额。对劳务报酬所得征税以次数为标准。

  可见,纳税人如能把一次收入多次取得,将所得分摊,增加扣除次数,就能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节省税收支出。

  6、提高福利降工资

  增加薪金收入能满足消费需求,但由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当累进到一定程度,新增工资薪金带给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就逐步减少。

  因此想办法降低名义收入,把个人现金性工资转为提供必需的福利待遇,这样既满足了消费需求,又可少缴个人所得税。

  7、劳务报酬工资化

  西安一私企老板,雇别人经营自己的私企,自己又在另一家公司工作,每月工资约为 4000元。他一开始没有与这家公司签任何合同,则4000元作为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4000-800)×20%=640元。

  但后来经过咨询,假如他与该公司建立雇佣关系,则4000元作为工资薪金收入应纳税额=(4000-2000)×10%-25=175元,与之前相比每月节税465元。

  8、高工资那个月分部分到后面的低收入月份

  某公司业务员,平常工资一般5000——8000左右,6月份是业务旺季提成收入高,合计工资收入30000元,如果将部分工资分摊到6个月,每月拿12000元,最后一个月10000元,这样合计纳税总额为6470元如果正常纳税应该是30000元纳5620,加上接下来5个月的8000每月合计1725元一共是7345元,这样就多纳了接近1000元的税。

  收入很不稳定的人尤其适用这种办法,叫削峰平谷。

  9、提高三险一金的额度

  如果你的收入高不等钱用,完全可以将社保、公积金等标准提高到最高限度,当然公司所缴额度也相应提高了,这个可以和公司协商。

社保交多了以后退休工资自然会高,住房公税金个人和公司都计到个人帐户,各地还有取现机制,所以提高住房公积金是较好的避税办法。

10、利用个人独资企业

    在税收洼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申请核定征收,个人独资企业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最低综合税率仅0.25%,能帮助企业合理合法节税。

  以上就是所得税筹划方法,你都清楚了吗,那么,就赶紧运用起来吧。

  相关推荐:

  个人独资企业注册

  个人独资企业注册

上一篇:增值税筹划要点全在这里了! 下一篇:三证合一是指哪三证?三证合一前后有什么不同?